如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到临床医疗中?

脑机接口 脑疾病 脑电信号

脑机接口系统旨在建立一种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直接的双向交流通道,以同时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和对脑的调控,从而达到监测脑状态、治疗脑疾病、增强脑功能等目的。 按照信息采集的方式,脑机接口可以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种技术路径。 侵入式脑机接口直接与神经元紧密接触,在神经信号质量和神经调控精度等关键性能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植入手术对大脑的创伤和植入器件长期在体的安全性等问题是当前瓶颈。侵入式脑机接口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电极、芯片、算法、植入等多种关键技术,包括:生物器件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用于提高脑机接口记录带宽;超薄超柔电极制备技术,实现海量神经活动信号的长期稳定获取;神经信号模拟域特征提取技术,实现海量神经信号的实时探测、处理和压缩,大幅降低数字神经网络的规模和功耗;微创植入技术,自动躲避血管,减少植入创伤。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目前最常采用的脑信号采集路径,也是在商业化探索中更有望率先落地的技术路径。虽然采集的信号强度远远弱于侵入式脑机接口方案,信噪比低,时空分辨率更模糊,但因为这种方案不会对脑组织造成创口伤害,因此在普惠式应用方面更有潜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当下的研究重点,一方面在于信号监测和分析设备及算法的改进、放大器的尺寸、如何降低信号噪声和提高信号可用性;另一方面在于与多种潜在应用场景深度结合,探索应用潜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潜力在于探索在更多场景中的应用,比如专注力提升、解决失眠问题、自闭症干预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延缓等等。此外,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VR、机械外骨骼等外界技术手段结合,在瘫痪康复治疗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虽然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在性能、精准、高效、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众多挑战,例如:开发长期稳定、生物兼容、时空分辨率高的神经信号采集及神经刺激硬件;开发精确、稳定的脑机接口解码算法,以达到对各种复杂外部设备的精细控制;开发精准、鲁棒的脑机接口调控算法,以达到对各种大脑状态有效、安全的调控;研究脑接机口技术的伦理与数据安全等,真正的脑机接口离应用临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推荐机构: 中国图书馆学会

2023年度

如何创建5G+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

健康管理 5G 早筛查 早评估 早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系统 模式

本项目根据国家“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要求、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为应对慢性病剧增、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按照健康中国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创新,在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三部曲”)的基础上,提出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简称“三早”)的理论,结合5G技术,构建集早筛查健康管理服服务、早评估健康管理服务和早干预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5G+“三早”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建立个人动态健康档案,通过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和健康风险预警预测系统,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有效行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慢病的危险因素。项目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济南、武汉、南宁等有工作基础的地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试点地区分别进行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引领和试点示范。

推荐机构: 中华医学会

2021年度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