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类型
全部 前沿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 产业与技术问题
学科领域
全部 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 地球科学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 空天科技 其他
征集年度
全部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保护地 网络
遏制生物多样性资源的迅速丧失已成全球性重大挑战,也是我国的紧迫任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扰动,我国大多数重要生态区的物种库遭受较严重破坏,严重限制生物多样性自我恢复能力及程度,难以达到最佳水平。例如,珠三角地区一度损失60%以上的物种,导致许多地区如果依靠自然恢复,将面临因物种库缺失而导致当地野生动物多样性水平低下的困境。 构建精准高效的生态保护网络是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的重要途经,需要通过整合多项社会、经济要素,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来实现。通过有效的评估措施实现生态保护优先区精准识别,增强保护措施与保护目标的空间匹配,同时考量当地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是构建精准高效生态保护网络的有效途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生物群落重建,推动因强干扰而受损的生物群落恢复,能够对物种库进行有效保护与恢复,显著降低灭绝风险,从而成为恢复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新途径。 我国在野生动植物群落恢复的技术研发与实践,取得成体系的成果与经验。这些成果与经验在重大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将为我国巩固现有生态修复成果,在非生物环境得到改善的背景下,提升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及资源水平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推荐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动物学会
2021年度
碳中和 生态系统碳汇 扩增
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碳汇扩增还处于试点探索和系统管理的初期,还存在:(1)核算技术标准不统一,家底不清楚;(2)工作机制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3)生态系统总体较脆弱,碳汇潜力有待提升等实际问题,制约了我国碳汇扩增举措。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针对生态系统碳汇扩增这个主题,研究制定一套从调查、监测、核算、评估标准以及部门间高效合作管理技术体系。
推荐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三维半导体芯片 极大深宽比 定量检测
半导体芯片制程已经从二维向三维发展。随着新一代芯片垂直方向堆叠层数的增多,工艺难度呈指数上升,必须对芯片三维结构参数进行精确测量,才能指导优化工艺并保证芯片功能。当前,即使采用现有最先进的技术仍无法定量检测极大深宽比芯片结构。因此,攻克极大深宽比三维芯片结构测量难题刻不容缓。
推荐机构: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
中微子振荡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 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
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元之一,它的质量起源机制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特性一直都是粒子物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验证明中微子有质量,而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却预言中微子质量为零。因此,标准模型是不完备的。中微子质量起源跟宇宙物质-反物质不对称问题、暗物质、天体演化等宇宙起源和演化问题密切相关。
推荐机构: 中国物理学会
铝合金 超低温成形 双增效应 物理机制
铝合金是火箭、飞机等运载装备的主体结构材料。但是,高强铝合金常温塑性差、硬化能力低,难以成形整体薄壁曲面件,一直是制造领域的国际难题。通过实验发现铝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出现延伸率与硬化指数同时提高的双增效应,分别增加至40%和0.5以上、提高1倍多。利用这一反常现象,发展出一类与现有冷成形和热成形完全不同的超低温成形技术。作为一类全新的变革性技术,超低温成形的核心是利用双增效应。为什么铝合金在超低温下不仅没有冷脆,还大幅提高塑性和硬化能力?急需从原子及微观层面阐明双增效应的物理机制。
推荐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健康管理 5G 早筛查 早评估 早干预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系统 模式
本项目根据国家“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要求、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为应对慢性病剧增、人口老龄化等挑战,按照健康中国行动方案,通过科技创新,在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检测、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健康管理三部曲”)的基础上,提出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简称“三早”)的理论,结合5G技术,构建集早筛查健康管理服服务、早评估健康管理服务和早干预健康管理服务于一体的5G+“三早”健康管理系统。整合医院、社区、家庭/个体智能监测终端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信息多端数据共享云平台,建立个人动态健康档案,通过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和健康风险预警预测系统,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或群体采取有效行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慢病的危险因素。项目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济南、武汉、南宁等有工作基础的地区为试点,探索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对试点地区分别进行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效果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引领和试点示范。
推荐机构: 中华医学会
卫星测绘 1:2000 高精度几何定位 高辐射质量
美国、法国、印度等国家在航天遥感领域持续发力,目前已经发射或正在规划分辨率小于0.3m甚至0.2m、能满足1:2000立体测图的高精度测绘卫星,抢占世界航天科技和应用高地。我国先后发射了资源三号、高分七号等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分别实现了1:50000、1:10000高精度立体测图,但在1:2000领域仍处于空白,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相关工程技术难题亟待突破。
推荐机构: 中国测绘学会
记忆印迹 信息编码 脑机接口 神经化学
在记忆活动中出现的记忆印迹细胞数量稀少。而记忆印迹细胞的活动承载了对复杂外界信息的记忆存储与提取过程,体现出对高维度复杂信息变量的降维与高效处理。记忆印迹细胞在记忆形成过程中是如何产生的,其活动如何通过神经网络编码、存储与提取记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
推荐机构: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纳米催化 限域效应 计算化学 动态原位表征
将纳米技术引入催化领域形成的纳米催化技术由于独特、优越的催化性能备受关注。催化的本质是反应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电子转移,而纳米尺度下体系尺寸的限域效应对电子结构的改变对于催化活性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纳米催化体系的限域效应将有助于从本质上加深催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进而从原子、分子层面指导高效纳米催化体系的构建。
推荐机构: 中国化工学会
板块运动 动力机制 地球物理 证据
自魏格纳一百年前提出大陆漂移假说以来,驱动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地球上的板块都会运动是不争的事实,但到底是什么动力驱动它们运动则一直存在争议。历史上地球物理证据在这个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假说就是基于古地磁和海底磁异常条带这些地球物理证据而提出来的。但这些都是表面证据,只是证明了板块的确发生了运动,但到底为什么运动,还有很多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以海底扩张为主的“推力”模型,二是以俯冲板片拖拽力为主的“拉力”模型,三是以重力滑移驱动为主的“自驱动”模型。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应该在地球深部,仅仅依靠表面的地质证据难以突破,地球物理证据在这方面应该发挥关键作用。
推荐机构: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