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衰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如何延长女性生殖周期?

生殖衰老 卵母细胞 胚胎 病理生理机制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力下降的严峻挑战。孕产妇年龄增长和与年龄相关的生育率下降是现代生殖医学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卵母细胞、胚胎与子宫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发育异常是导致女性生殖衰老、更年期、后代不育、妊娠并发症和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因素。目前,减缓卵巢功能的丧失延长生育周期是生殖医学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以动物模型进行的抗氧化剂研究(如褪黑素、NMN、BGP-15等)、纤维化抑制和血管新生抑制研究,距离临床的转化还有很大的距离。针对女性生殖衰老的生理病理机制,有以下科研重点问题:(1)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变化,包括RNA修饰(m6A、 ac4C、Ψ等)、组蛋白修饰(H3K4me3、H3K9me3和H3K27me3等)、DNA甲基化及蛋白翻译后修饰,结合抑制剂及激活剂筛选新型衰老延缓药物;(2)衰老卵母细胞及胚胎非整倍体发生机制,筛选参与调控染色体精准分离的关键因子并进行结构解析;(3)高级DNA结构(包括G四联体、Z-DNA结构等)在衰老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中的变化特征及功能机制;(4)生殖衰老过程中卵母细胞发育与线粒体稳态的关系及具体作用机制;(5)针对以上科学问题的解答,提出延长女性生育周期安全有效的临床干预策略。

推荐机构: 中国女医师协会

2023年度

能否实现材料表面原子尺度可控去除?

微观磨损 原子级去除 微机电系统 超精密制造

微观磨损研究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变化及损伤,旨在实现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甚至无磨损的摩擦。目前,信息、生物、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微型化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微纳系统的发展,催生出一批高性能微/纳机电系统的出现。然而,由于表面和尺寸效应,微观磨损已成为微/纳机电系统长期可靠服役的巨大障碍。另外,随着核心零部件的持续微型化以及关键功能的高度集成化,先进制造对功能结构或表面的加工质量与精度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例如,超精密光学元件和半导体芯片制造需要实现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的表面精度加工,高端装备以及尖端武器装备中核心金属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直接影响其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超精密表面加工的实质是实现表面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因此,微观磨损/去除不仅是微/纳机电系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更已成为纳米制造的共性基础问题。 纳米摩擦学发展至今20余年,已有的微观磨损研究注重材料磨损性能的表征,缺乏对原子级材料去除机理的深刻认识。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研发相应的摩擦能量耗散测试仪器,以精确地探测微观磨损过程中的能量耗散途径和规律,构建微观磨损过程中各变量与原子级材料去除的量化模型,实现材料磨损/去除的准确预测;另一方面需结合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量子摩擦等对微观磨损的影响机制,基于量子力学研究磨损机理,开展量子磨损研究;最后,还需要通过多能场协同作用精确地调控材料的微观去除过程,实现材料表面的极限精度加工,如单层原子甚至单个原子的可控去除。当以微米精度为代表的传统制造转向纳米/亚纳米精度制造时,相关理论基础将以分子物理、量子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为主导,许多纳米加工的机理不明,如原子/分子迁移机制、能量传递机制、表面/界面效应等。由于亚纳米精度表面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磨损起源、能量耗散、原子可控去除等)没有得到解决,极大地制约了超精密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微观磨损研究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变化及损伤,旨在实现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甚至无磨损的摩擦。

推荐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2022年度

共8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