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深远海养殖设施存在哪些瓶颈问题?

问题年度:2022 问题类型:工程技术难题 学科领域:农业科技 学科细分归类:水产学

推荐机构:中国水产学会

深远海养殖 水产养殖 虹鳟 渔业设施

问题描述

目前,我国深远海养殖设施在科技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网衣系统与钢制平台之间的连接技术仍不成熟,这涉及到连接器设计、预紧力施加及长期控制等难题;2)目前针对海洋平台全生命周期设施设备腐蚀和生物污损监/检测及预警技术仍然匮乏,腐蚀污损的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往往不能兼得;3)大型养殖网箱作为一种透水结构物,其水动力特性更为复杂,由此导致锚泊定位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更为繁杂的影响因素,给设计分析和优化技术带来新的挑战;4)核心配套装备国产化率不足50%。突破建立深远海养殖设施的瓶颈问题,符合我国渔业发展重大需求,为探索新时期产业发展的路径,可解决良种创制、陆海接力养殖、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技术难题和发展障碍,带动渔业产业实现新一轮创新和突破。

问题背景

深远海养殖网箱研发与应用最早的国家有挪威、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典型深海网箱有挪威AKVA公司高密度聚乙烯圆形网箱、日本的浮绳式网箱和美国的碟形网箱。挪威的大型深水网箱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典型的,已在全世界相应海域国家申请专利,几乎垄断了深水网箱式养殖平台的设计技术及运营市场。近年来挪威提出的多型深远海网箱式养殖平台模型,共同特点是采用大型钢结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多与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企业展开合作,其中比较成功的两个案例是“海洋渔场1号”和“JOSTEIN ALBERT号”深远海养殖网箱平台。“海洋渔场1号”是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网箱养殖平台;“JOSTEIN ALBERT号”是由挪威Nordlaks公司进行概念设计,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和总装建造的船型网箱养殖平台。

我国的深水网箱养殖起始于1998年海南省临高县从挪威引入的全浮式高密度聚乙烯的重力网箱,之后浙江普陀、广东深圳、山东荣成、威海、青岛及浙江瑞安等地相继引入,浙江嵊泗引进了美国制造的碟形网箱,并着力国产化。

最新进展(截止问题发布年度)

目前国内深远海网箱养殖较为成功的案例包括:“长鲸1号”、“深蓝1号”、“经海系列”、“德海1号”、“振鲍1号”、“振渔1号”、“澎湖号”、“海峡1号”等,以上设施装备为坐底式、半潜式或浮式深远海智能化养殖网箱,配备自动投喂、水下监测、自动洗网等设备,实现了网箱平台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为我国深远海水产养殖提供了前进动力,并实现了节能环保。

重要意义

海水养殖向外海,大型化方向发展是国内外海水养殖的共同趋势。发展深远海养殖对于拓展养殖海域,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进程、拓展海洋经济空间载体、优化海洋开发空间格局、促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培育海洋产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