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领域自主工程设计软件问题

自主可控 设计软件 基础设施领域 新基建

基础设施领域包含多个方面,如交通基础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水利水电设施、通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其中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在我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涵盖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等。工程设计软件作为工业软件的重要分支,是基础设施领域的关键生产力,其生态与发展是交通强国的重要体现。工程设计软件分为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基础软件如 AutoCAD、ArcGIS、ANSYS 等,具备基础且通用的功能,像二维/三维绘图、地理信息系统、有限元分析等,不依赖于其他软件。应用软件如纬地道路、桥梁大师等,是基于基础软件或利用其输出数据进行二次开发的,以实现专业化的设计功能,比如道路设计、桥梁设计等。软件集成了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可以辅助各类工程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分析以及仿真模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中数据显示,直至2019年前,我国95%的工程设计软件依赖进口。从2020年开始,欧美国家开始对我国一些企业开展制裁,而设计软件领域严重被欧美国家制约。为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与垄断,解决“卡脖子”难题,保障数字工程建设安全,提升新质生产力,在基础设施领域实现设计软件的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迅猛发展,然而工程设计软件却高度依赖进口。采用国外设计软件存在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若基础设施重要控制性工程的关键信息发生泄露,将直接危及国家安全。与此同时,伴随中美贸易摩擦风险的不断增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致使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卡脖子”风险,甚至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产生影响。鉴于此,建议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规模,健全软件生态体系,以此加快国产工程设计软件的发展,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保障信息安全,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推荐机构: 中国公路学会

2024年度

深远海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海上综合能源岛 构网型海上风电 氢基能源 绿电消纳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迈进,风与波资源均越趋富集,能有效提高综合用海效率、整体发电能力、整体经济性、整体输出稳定性的风波同场就成为一种降本增效增稳的可行选择,如何发挥风波同场协同效应、保障其电力稳定送出、储存和消纳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首先,波浪能与海上风能间存在显著伴生关系,目前风波同场开发技术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风波同场开发关键技术,将极大推动海洋可再生能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当前海上风电送出方案中的低频输电和中频输电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应用经验不足,而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海上风电场通过多端直流并网可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系统效率,海上风电群经多端直流送出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再次,利用海上风波电产生的绿色电力制氢不仅为海上风波电消纳提供新思路,也是未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制氢、制甲醇等氢基能源对电能质量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频繁的电力波动会对电解效率、氢气纯度和化工设备的运行寿命造成影响,迫切需要开展适应波动性电源的制氢、制甲醇技术研究,解决海上风波电规模化存储难题。第四,大规模海上风波电电力消纳问题也是海上风波电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通过海水淡化、海底数据中心等方式可以促进绿色能源的就近消纳,而如何开展适应风能变化的海水淡化装置的自适应运行策略及控制方法研究以及解决海上风波电直供数据中心的供电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机构: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4年度

共22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