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类型
全部 前沿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 产业与技术问题
学科领域
全部 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 地球科学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 空天科技 其他
征集年度
全部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柔性材料 多功能耦合 有机无机杂化 功能涌现
当前,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具有独特性能的柔性材料因其在脑机接口、电子器件、能量存储、诊疗修复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前景,成为关键性材料,多功能耦合与杂化是柔性材料满足这些需求和应用的关键所在。然而,简单地将功能基元与柔性基材混合往往会导致材料结构与功能下降,这可归咎于功能位点暴露不完整、接触界面不连续以及杂化产生过程中的热应力或机械应力分布不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尺度系统思考,包括分子尺度的柔性基元设计,纳米尺度的功能基元的精确构筑,微米尺度的相分离等。因此,为使柔性材料的杂化功能超出其基础的单一功能范畴,实现功能涌现,需从复杂系统的角度提出通用策略,形成新的研究范式,从而在功能层次、操作特性、综合性能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以满足新兴产业对兼具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组合柔性材料的迫切需求。
推荐机构: 中国化工学会
2024年度
低碳 炼铁 非高炉 氢冶金
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已进入减量阶段、重组阶段、绿色阶段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钢铁企业既迎来减量化和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又面临愈发严苛的环境约束和低碳发展的巨大挑战。传统炼铁工艺大量使用碳素作为热源和还原剂,是排放温室气体(CO2)的重点工序之一。除了碳排放之外,前置工序(烧结、球团、炼焦等矿煤造块工序)因碳引起的系列污染问题,也给炼铁流程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危机,实现炼铁过程节能减排是从根本上解决生存问题的关键。
推荐机构: 中国金属学会
半导体硅单晶 直拉法 晶体生长控制理论 品质管控技术
硅单晶材料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占据首要地位,硅单晶的品质对集成电路芯片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硅单晶制备过程是多场耦合、多相变、大空间、高温、高真空、高洁净的精密生产过程,此过程决定了硅单晶的品质。如何在复杂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调控宏观工艺参数,实现对硅单晶微观品质的精准管控,是硅单晶制备产业界和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难题。通过发展新理论、研究新方法、形成新工艺,实现对硅单晶生长过程及品质的有效管控,达到稳定提升硅单晶材料品质的目的,以满足不断演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程要求。这项技术对建立和发展我国半导体硅单晶产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科学化、高效化、实用化,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半导体硅单晶是制造集成电路芯片最重要的基础性材料,9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制作在硅单晶上,硅单晶的制备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占据首要地位。半导体硅单晶的品质主要包括:直径尺寸、长度等宏观品质;氧碳含量、晶体缺陷、杂质浓度等微观指标,这些决定了硅单晶制备效率和后端集成电路芯片的性能,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水平。 目前,半导体硅单晶材料制备产业仍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以直径12英寸硅片为例,日、德、韩等境外5家企业占据9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垄断。代表当今集成电路芯片主流制造水平的20nm及以下制程工艺所要求的高品质、大尺寸半导体硅片,我国主要依赖进口。半导体硅单晶材料从技术研发、产业生产到市场销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门槛高、产业垄断强的突出特点,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壁垒之一。
推荐机构: 中国自动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