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远海海上综合能源岛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海上综合能源岛 构网型海上风电 氢基能源 绿电消纳

随着海上风电开发向深远海迈进,风与波资源均越趋富集,能有效提高综合用海效率、整体发电能力、整体经济性、整体输出稳定性的风波同场就成为一种降本增效增稳的可行选择,如何发挥风波同场协同效应、保障其电力稳定送出、储存和消纳成为重要研究方向。首先,波浪能与海上风能间存在显著伴生关系,目前风波同场开发技术尚不成熟,迫切需要解决风波同场开发关键技术,将极大推动海洋可再生能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当前海上风电送出方案中的低频输电和中频输电技术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工程应用经验不足,而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海上风电场通过多端直流并网可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系统效率,海上风电群经多端直流送出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再次,利用海上风波电产生的绿色电力制氢不仅为海上风波电消纳提供新思路,也是未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制氢、制甲醇等氢基能源对电能质量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频繁的电力波动会对电解效率、氢气纯度和化工设备的运行寿命造成影响,迫切需要开展适应波动性电源的制氢、制甲醇技术研究,解决海上风波电规模化存储难题。第四,大规模海上风波电电力消纳问题也是海上风波电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通过海水淡化、海底数据中心等方式可以促进绿色能源的就近消纳,而如何开展适应风能变化的海水淡化装置的自适应运行策略及控制方法研究以及解决海上风波电直供数据中心的供电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荐机构: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4年度

以电-氢-碳耦合方式协同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煤电绿色转型

电-氢-碳耦合 煤电转型 新能源消纳 绿色化工

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气候变化问题,本质上是化石能源过度开采导致的碳循环失衡,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于地球系统固化的二氧化碳。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减一加”两个途径,一是以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能源系统碳排放;二是捕集二氧化碳后采用人工合成方式制取甲醇等有机物加以利用,增加人工碳固化。 构建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统是实现“一减一加”的基础。在零碳排放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作为能量的来源,碳元素和氢元素作为能量载体循环利用,随着价态变化实现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将随机波动的风光新能源转化为安全可控的能源产品。通过构建零碳排放能源系统,能够以“先立后破”为原则实现中国能源供应从以煤炭为主过渡到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以最高安全、最小代价使得碳循环重回平衡。具体来看以新能源发电为能量来源,以水、空气和煤电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为原料的绿氢、绿氨、绿甲醇等工艺可以实现电-氢-碳耦合发展,为协同解决煤电绿色低碳转型、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消纳等问题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电-氢-碳协同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发展模式尚不明确,需要针对新能源发电、煤电与绿氢、绿氨、绿甲醇等的耦合方式开展研究。同时,更高效率的电制氢技术、可调节、可中断与新能源灵活互动的柔性化工技术、氢氨发电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也亟待解决。

推荐机构: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2024年度

共1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