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类型
全部 前沿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 产业与技术问题
学科领域
全部 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 地球科学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 空天科技 其他
征集年度
全部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空气动力学 非平衡 多尺度 气体与物面作用
100km~200km上层大气层是人们一直想利用而没有利用到的空域,这一空域大气密度极低,在传统的空气动力学理论下,不足以产生维持其在该空域飞行的升力,又存在不可忽视的阻力。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相比于传统的空气动力学,上层大气空气动力学发展缓慢,不足以支撑这一空域飞行器发展的需求。相比传统意义下的空气动力学,上层空气动力学流动的非平衡效应更加显著,具有强烈的多尺度特征,低密度环境导致物面的影响传播得更远,多场耦合效应更加严重。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颠覆性影响,做到100km~200km上层大气层空域的有效利用,带动地球测绘等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进步,填补在此空域飞行的飞行器空白。
推荐机构: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
2023年度
阵列天线 薄膜技术 星载 轻质
空间天线是航天器的千里眼及顺风耳,新一代卫星对星载天线提出了更大尺寸、更高性能天线的迫切需求。阵列天线具有波束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未来空间天线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在空间微波遥感、雷达、通信以及空间电站无线能量传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阵列天线的性能直接与天线有效口径相关,天基SAR等任务往往需要数十平米以上,甚至上千平米的阵列天线。但是由于火箭上行包络的限制,以传统刚性材料为主要结构的阵列天线,面临重量重、收拢包络尺寸大等一系列困难,极大的限制了星载大型和超大型阵列天线的在轨应用。而薄膜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薄膜天线具有面密度低、收拢体积小、展开方式灵活和成本低等优点,容易实现更高面质比的阵列天线,已成为国内外星载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星载薄膜阵列天线的开发,面临高性能材料、高效率传热和芯片化微波组件等一系列工程难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星载阵列天线发展的关键问题。
推荐机构: 中国宇航学会
载人火星 推进 核动力 航天器
载人火星探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往的研究方案多以低速度增量需求的长期火表停留任务为主,增加了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的风险挑战,因此开发快速往返技术是安全实现载人火星任务的最基本要求。采用先进推进技术,降低发射重量,提高推进效率是快速往返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工程实施难度大。需通过顶层设计规划,选择合适出发窗口,进行轨道设计与优化,决策推进技术途径,攻关关键技术,开展在轨演示验证,形成载人火星快速往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