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类型
全部 前沿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 产业与技术问题
学科领域
全部 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 地球科学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 空天科技 其他
征集年度
全部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曲面电路 随形制造 复杂曲面 高精密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子电路制造技术已到达瓶颈,为了使电子产品更加微型化、轻量化,曲面电路技术已经成为热点方向,目前的柔性电子及转印技术无法达到在复杂曲面的高精密随形要求。在复杂硬曲面上直接成型高精密随形电路,为电子电路制造带来了颠覆式技术革新和应用解决方案。
推荐机构: 中国电子学会
2022年度
信息技术 工业设计 软件
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包括系统、应用、中间件、嵌入式几大类,主要作用是提高工业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水平。无论是中国的“智能制造”、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或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背后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撑。 我国的工业设计软件,特别是与产品创新相关度最高的产品研发设计软件,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产品数据管理(PDM)软件、计算机辅助过程设计(CAPP)软件等,主要使用国外软件,缺少自主研发的性能优越的工业设计软件。造成我国的工业发展在研发设计环节即受制于人,在向制造强国、工业强国发展过程中面临基础性瓶颈。 如何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软件?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紧迫现实问题。
推荐机构: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微观磨损 原子级去除 微机电系统 超精密制造
微观磨损研究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变化及损伤,旨在实现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甚至无磨损的摩擦。目前,信息、生物、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微型化趋势极大地促进了微纳系统的发展,催生出一批高性能微/纳机电系统的出现。然而,由于表面和尺寸效应,微观磨损已成为微/纳机电系统长期可靠服役的巨大障碍。另外,随着核心零部件的持续微型化以及关键功能的高度集成化,先进制造对功能结构或表面的加工质量与精度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例如,超精密光学元件和半导体芯片制造需要实现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的表面精度加工,高端装备以及尖端武器装备中核心金属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直接影响其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超精密表面加工的实质是实现表面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因此,微观磨损/去除不仅是微/纳机电系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更已成为纳米制造的共性基础问题。 纳米摩擦学发展至今20余年,已有的微观磨损研究注重材料磨损性能的表征,缺乏对原子级材料去除机理的深刻认识。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研发相应的摩擦能量耗散测试仪器,以精确地探测微观磨损过程中的能量耗散途径和规律,构建微观磨损过程中各变量与原子级材料去除的量化模型,实现材料磨损/去除的准确预测;另一方面需结合先进的数值模拟方法,揭示量子摩擦等对微观磨损的影响机制,基于量子力学研究磨损机理,开展量子磨损研究;最后,还需要通过多能场协同作用精确地调控材料的微观去除过程,实现材料表面的极限精度加工,如单层原子甚至单个原子的可控去除。当以微米精度为代表的传统制造转向纳米/亚纳米精度制造时,相关理论基础将以分子物理、量子力学和表面/界面科学为主导,许多纳米加工的机理不明,如原子/分子迁移机制、能量传递机制、表面/界面效应等。由于亚纳米精度表面制造的基础科学问题(如磨损起源、能量耗散、原子可控去除等)没有得到解决,极大地制约了超精密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微观磨损研究是在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过程中表面相互作用、物理化学变化及损伤,旨在实现原子级材料的可控去除甚至无磨损的摩擦。
推荐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