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类型
全部 前沿科学问题 工程技术难题 产业与技术问题
学科领域
全部 数理化基础科学 生命健康 地球科学 生态环境 制造科技 信息科技 先进材料 资源能源 农业科技 空天科技 其他
征集年度
全部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对位芳纶 高强型 高模型 高端应用
目前国内对位芳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但生产规模小、成本高、诸多应用关键技术仍未完全掌握,无法形成质量稳定的应用产品,尚未能在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特别是军用高端对位芳纶缺乏,高强型(美国杜邦KM2)和高模型(美国杜邦K-49AP)等高端产品仍需国外进口。开发高强型(美国杜邦KM2)和高模型(美国杜邦K-49AP)等高端产品制备及应用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替代进口;提升单线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关键指标:高模型,拉伸模量≥110GPa,强度≥18cN/dtex,断裂伸长率≥1.5%;高强型:拉伸强度≥22cN/dtex,断裂伸长率≥3.6%。
推荐机构: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2022年度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工程化应用 高能量密度 高安全性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使用高电导率的全固态电解质膜来代替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聚合物隔膜及电解液,并使用锂金属负极来代替低能量密度的石墨负极,拥有当前锂离子电池体系无法比拟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优势,非常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高性能电化学储能设备,推动交通电气化及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在原材料开发、电芯设计、生产工艺、智能制造、系统测试等环节还面临着诸多突出难题,还没有任何一种固态电解质能够满足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所有要求,也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宣称已成功制造出商用规模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工程化还处在萌芽阶段。通过国家的战略统筹,加速解决如何实现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工程化应用问题,不仅是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象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稳固我国在储能领域国际领先地位的坚实保障。
推荐机构: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低维材料 原子制造 功能器件 精准调控
降低能耗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未来信息器件必然朝着性能更高、功耗更低、尺寸更小的方向发展,材料尺寸的极限目标达到单个原子水平,极限尺寸材料和器件的可控制备及物性调控都需要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物理等方面展开前沿研究和相关知识储备。随着材料和器件的特征尺寸进一步缩小,达到“有限个原子”这一特征尺度时,其物理性质对材料和器件自身的原子构型以及边界、表界面的原子结构都极其敏感,量子效应显著,并表现出一些新奇的物理性质,经典半导体物理不再适用。因此,为了达到器件发展的极限目标,需要发展原子尺度精准的材料制备及表征、信息器件构筑及功能调控的方法和技术。
推荐机构: 中国真空学会